詳細說明企業品牌設計的具體流程
企業品牌設計是一個系統性工程,旨在通過戰略定位、視覺符號、情感連接等多維度構建獨特的品牌形象,最終實現 “被記住、被信任、被選擇” 的目標。其具體流程可分為 6 大核心階段,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、方法和輸出物,環環相扣確保品牌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。
一、前期準備:品牌診斷與市場調研
目標:明確品牌現狀、市場環境和核心問題,為后續設計提供數據支撐和方向指引。
核心任務:
品牌內部診斷
梳理企業背景:包括企業使命、愿景、價值觀、發展歷程、核心業務及優勢(如技術、服務、性價比等)。
分析現存問題:若為老品牌,需評估現有品牌形象是否老化、定位是否模糊、與用戶連接是否薄弱;若為新品牌,需明確 “從 0 到 1” 的起點和差異化訴求。
內部訪談:與創始人、高管、核心員工溝通,提煉品牌的 “初心” 和 “核心價值主張”(如 “環保”“科技普惠”“極致服務”)。
市場與競品分析
行業趨勢調研:分析行業政策、技術變革、消費習慣變化(如新能源汽車行業的 “智能化” 趨勢、茶飲行業的 “健康化” 趨勢),判斷品牌可切入的賽道機會。
競品深度拆解:選取 3-5 個核心競爭對手(包括直接競品和間接競品),分析其品牌定位、視覺形象(Logo、色彩、風格)、傳播話術、用戶評價及市場份額,總結其優勢與短板,尋找差異化空間。
例:若競品多強調 “高端專業”,新品牌可考慮 “親民實用” 或 “年輕化潮流” 定位。
目標受眾畫像構建
通過問卷、訪談、大數據分析等方式,明確核心用戶的 ** demographics(年齡、性別、地域、收入)** 和 ** psychographics(生活方式、價值觀、痛點、偏好)**。
例:母嬰品牌的目標受眾可能是 “25-35 歲一線城市新手媽媽,注重安全、便捷,焦慮于育兒知識不足”。
輸出物:品牌診斷報告、競品分析報告、目標受眾畫像手冊。
二、戰略定位:明確品牌 “核心身份”
目標:回答 “品牌是誰?為誰服務?提供什么獨特價值?”,確立品牌在用戶心智中的位置。
核心任務:
提煉品牌核心價值
基于前期調研,聚焦品牌最獨特、最難以被復制的價值點,形成 “一句話核心主張”。核心價值需滿足 3 個條件:
與企業優勢匹配(如技術型企業可定位 “科技驅動效率”);
解決用戶痛點(如 “簡化復雜操作”“降低決策成本”);
與競品形成差異(避免 “同質化定位”)。
例:沃爾沃的核心價值是 “安全”,海底撈是 “極致服務”。
明確品牌定位方向
從用戶心智和市場競爭出發,選擇具體定位類型:
功能定位:強調產品 / 服務的實際功效(如 “充電 5 分鐘,通話 2 小時”);
情感定位:連接用戶情感需求(如 “家的溫暖”“自我實現”);
場景定位:聚焦特定使用場景(如 “辦公室下午茶首選”“戶外露營裝備專家”);
人群定位:鎖定細分用戶群體(如 “Z 世代潮玩集合店”“中老年健康管理平臺”)。
制定品牌定位語(Slogan)
將核心價值轉化為簡潔、易記、有感染力的語言,成為品牌對外傳播的 “口號”。
例:耐克 “Just Do It”(情感驅動)、農夫山泉 “大自然的搬運工”(功能 + 場景)。
輸出物:品牌核心價值手冊、品牌定位報告、品牌 Slogan。
三、視覺識別系統(VI)設計:構建品牌 “視覺符號”
目標:將抽象的品牌定位轉化為直觀的視覺元素,讓用戶通過視覺快速識別和記憶品牌。
視覺識別系統分為 基礎要素 和 應用要素,需遵循 “一致性、獨特性、延展性” 原則。
1. 基礎要素設計(品牌視覺核心)
標志(Logo)設計:品牌最核心的視覺符號,需體現品牌氣質,具備高辨識度和記憶點。
類型:圖形 Logo(如蘋果被咬一口的圖形)、文字 Logo(如可口可樂手寫體)、圖文結合 Logo(如星巴克美人魚 + 文字)。
要求:簡潔易懂(避免復雜線條)、適配多場景(可縮放、黑白 / 彩色均清晰)、傳遞定位(科技品牌常用幾何線條,兒童品牌常用圓潤曲線)。
標準字設計:品牌名稱的專用字體,需與 Logo 風格統一,確保在各種媒介中清晰可讀(如標題字、正文字的區分)。
標準色系統:通過色彩傳遞品牌性格(如藍色代表科技 / 信任,紅色代表熱情 / 活力,綠色代表環保 / 健康)。
組成:主色(1-2 種,品牌核心色調)、輔助色(2-3 種,用于搭配和豐富視覺)、禁用色(避免與主色沖突或傳遞負面聯想的顏色)。
輔助圖形:基于 Logo 或核心視覺元素衍生的圖案(如線條、紋理、圖形單元),用于填充空白、增強視覺層次感(常用于包裝、背景、宣傳物料)。
2. 應用要素設計(視覺落地場景)
將基礎要素應用到品牌所有觸點,確保視覺一致性:
辦公物料:名片、信紙、信封、工牌、PPT 模板等;
傳播物料:海報、宣傳冊、短視頻片頭、社交媒體封面等;
線下場景:門店招牌、店內陳列、員工服裝、展架等;
產品相關:包裝設計、產品外觀、說明書等;
數字資產:官網設計、APP 界面、小程序圖標、電子名片等。
輸出物:VI 基礎要素手冊、VI 應用要素手冊(含規范說明和示例)。
四、品牌故事與傳播策略:強化情感連接
目標:通過故事化表達讓品牌從 “冰冷符號” 變為 “有溫度的伙伴”,并制定傳播計劃讓品牌形象觸達目標用戶。
核心任務:
品牌故事創作
挖掘品牌背后的情感價值,常見故事類型:
創始人故事:傳遞品牌初心(如 “為解決某類痛點而創業”);
價值觀故事:通過案例體現品牌理念(如 “堅持環保,每款包裝可降解”);
用戶故事:真實用戶的使用體驗或改變(增強信任感)。
故事需具備 “真實性、感染力、相關性”,避免空洞說教。
傳播渠道與內容規劃
渠道選擇:根據目標受眾偏好選擇渠道(如 Z 世代偏好抖音 / 小紅書,商務人群偏好 LinkedIn / 行業峰會);
內容矩陣:結合渠道特性設計內容(短視頻講故事、圖文科普知識、直播互動體驗);
傳播節奏:分階段推進(如新品上市期密集曝光、日常期持續種草、節日節點借勢營銷)。
輸出物:品牌故事手冊、傳播策略方案(含渠道、內容、節奏)。
五、測試與優化:驗證效果并調整
目標:通過反饋驗證品牌設計是否達到預期,及時修正偏差。
核心任務:
內部測試:組織企業內部員工、合作伙伴評審品牌設計方案,重點評估:
視覺元素是否符合品牌定位(如 “高端品牌” 是否體現質感);
傳播內容是否清晰傳遞核心價值;
落地可行性(如成本、生產難度)。
目標受眾測試
通過小規模調研(問卷、焦點小組訪談)收集用戶反饋:
視覺識別度:Logo 是否易記?色彩是否傳遞預期聯想?
情感共鳴:品牌故事是否打動用戶?是否愿意推薦給他人?
差異化感知:能否與競品區分開?核心價值是否被準確理解?
方案優化
根據測試結果調整設計:如簡化 Logo 線條、調整色彩明度、優化傳播話術等,確保品牌設計 “既對企業負責,也對用戶負責”。
輸出物:測試報告、優化后的品牌設計方案。
六、落地執行與長期維護:確保品牌生命力
目標:將設計方案轉化為實際行動,并通過長期運營保持品牌形象的穩定性和活力。
核心任務:
落地執行
制定《品牌視覺規范手冊》:明確 Logo、色彩、字體等的使用規則(如最小尺寸、禁止變形、錯誤案例),確保各部門 / 合作伙伴統一執行;
全場景落地:逐步將 VI 應用到辦公、傳播、產品、線下等所有觸點,避免 “視覺碎片化”;
員工培訓:讓團隊理解品牌定位和視覺規范,成為品牌的 “第一傳播者”。
長期維護與升級
定期復盤:通過市場數據(如品牌認知度、用戶好感度)評估品牌表現,發現問題及時調整;
動態優化:隨著市場變化(如消費趨勢、競品動作)或企業發展(如業務拓展、用戶迭代),適時升級視覺元素(如 Logo 微調、色彩更新)或傳播策略,但需保持核心價值不變;
危機管理:若出現品牌負面事件,快速響應并通過一致的品牌形象傳遞解決方案,維護用戶信任。
輸出物:品牌落地執行計劃、品牌長期維護手冊。
總結
企業品牌設計是 “戰略定位→視覺轉化→情感連接→落地維護” 的閉環過程,核心不是單純的 “好看”,而是 “精準傳遞價值、高效連接用戶、支撐商業目標”。每個階段需以數據為依據、以用戶為中心,同時兼顧獨特性與可執行性,才能打造出有生命力的品牌。